除了在购买时要谨慎之外,用户在使用智能摄像头的时候也要谨慎。质检总局就提醒消费者,在使用智能摄像头产品时,要及时主动修改智能摄像头的默认密码,密码设置应有一定的复杂度并定期修改;及时更新智能摄像头操作系统版本和相关的移动应用,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生产厂商反馈,等待厂商修复。有专家也提醒用户:摄像头不要正对卧室、浴室等隐私区域,并要经常检查摄像头的角度是否发生变化;同时,要养成定期查杀病毒的好习惯。
3、一旦隐私泄露,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规定:个人的行踪轨迹属于个人信息的核心内容。一旦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50条以上,就触犯了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而截取家庭摄像头中的性行为进行展示的,制作、传播到一定数量,就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如果传播者因此牟利,并达到一定数量,将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所以对于用户来说,一旦发现有人通过智能摄像头非法获取并传播自己的隐私照片或画面,一定不要人气吞声,要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智能摄像头厂家,需要强化安全责任意识1、厂商要积极承担用户的安全教育责任
上文中提到的用户在智能摄像头选购和使用的过程中,普遍缺乏安全常识。从一定层面上说,若是消费者能加强基础的密码设置,大部分安全威胁都能得到有效规避。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智能摄像头市场的迅速发展,导致用户的许多基础知识主要来自于厂家教育和自学成才。因此,用户的安全意识不够,最关键还是因为智能摄像头企业对于用户的安全教育不够。智能摄像头厂商,除了进行安全技术的升级之外,应当积极承担起消费者的基础安全教育责任。比如,配备完善的安全教育视频和用户手册,在摄像头明显位置贴上安全标签,全面告知产品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等,只有在硬件配备和软件措施上同时加强管理,才能有效减少安全问题。所以用户的安全意识缺乏,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主要源于厂商的安全教育缺失。
2、厂商要提升智能摄像头的安全等级
前段时间,360曾发布过《国内智能家庭摄像头安全状况评估报告》。通过对国内市场上销售的近百个品牌的家庭智能摄像头进行安全评估测试后发现,近8成产品存在用户信息泄露、数据传输未加密、app未进行安全加固、代码逻辑存在缺陷、硬件存在调试接口、可横向控制等安全缺陷。也就是说,除了在用户安全意识的教育问题上,在智能摄像头产品本身也存在不小的漏洞。目前来说,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再加上厂家无序竟争、从而导致智能家庭摄像头产品良葵不齐,很多产品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
因此,对于厂商来说,赢得广大消费者信赖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因此努力提高产品的安全系数,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是智能摄像头厂商的当务之急。
加强行业监管
此次国家质检局能及时发出预警无疑是非常好的,但除此之外,积极加强监管,督促生产商提高产品安全性能,严厉打击各种侵害人民群众权益的违法行为。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在现阶段,对于厂商来说提升智能摄像头的安全性能,主要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提升技术实力,这在短期内其实难以取得显著的成果,另一个则是意识形态的形成,加强企业的安全责任意识。而这一点的改善,从监管入手才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智能摄像头市场的发展,智能摄像头开始走入普通用户的家庭。但是智能摄像头的安全隐患问题也困扰着整个行业。而要提升智能摄像头的安全性能,需要用户、厂商和政府监管等多角色配合。用户安全意识的建立依赖于厂商的安全意识教育和硬件提升,而技术的提升不是朝夕之事,所以厂商的执行力则取决于行业的监管力度。因此,一言蔽之,在现阶段来说,最能立竿见影改善现有智能摄像头问题的方式还是在于提升行业监管力度。